折纸是借助双手的活动将纸折叠成立体的形象的活动,是国内民间传统的手工活动之一。折纸的特征是借助几何形造型。通过折纸不仅能够训练婴幼儿手的动作的灵活性,还可培养他们的目测能力、空间知觉能力和对图形变换的思维能力。
目前是寒冷的冬天,所以筹备了纸工活动:棉袄。在活动开始前,我以季节冷,想送大伙棉袄,请小朋友帮忙做导入,非常自然,瞬间引起学生兴趣。在活动过程中,大多数婴幼儿能将正方形纸角对角折成小正方形,但还是有的婴幼儿折的角不够正,于是课堂上我使用逐步显示折法,并让婴幼儿和我一块折,直到所有婴幼儿完成,同步出示演示步骤,直至最后大伙都折成。从活动成效来看,孩子们对纸工活动是比较有兴趣的,而且孩子通过学习,折出来的棉袄还是最好看的。因为折纸的特征是容易忘记,因而,在教孩子逐步折时,不只随机展示折纸步骤图,而且之后,我又给每一个孩子发一张折纸自己再折一边,加深印象。活动的结尾,安排了拓展:棉袄还可以变成什么?(裤子、灯笼)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折棉袄的过程的强化和巩固,而且更训练了学生思维,使所学的折纸活动更丰富、充实。另外,还可以激起婴幼儿爱考虑,爱动脑的学习态度。
通过这次活动,我深刻领会到老师第一要引导孩子学习折纸的基本术语,如边、角、中心线、中心点、对边折、对角折等,以便孩子在学习时能理解老师的指导。此次图示是事先将折好贴在黑板上给婴幼儿看的,原以为能让婴幼儿看得了解,可是坐后面的婴幼儿不可以够看清图示的最后几步,这是我考虑不周到的地方。在以后的折纸活动中,示意图展示可以通过幻灯片分步放大,让婴幼儿都能看清图示,便于婴幼儿察看、理解图意。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现,其实婴幼儿有非常不错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,可以使用引导婴幼儿察看图示,探索、发现问题提出来,大伙一块解决,如不可以解决的,老师进行讲解,然后引导婴幼儿理解图示自己来学折纸,如此既能培养婴幼儿的识图示能力,又为他们自己独立进行折纸活动打下基础。